读书|脉体异常类脉象(上)|细、大
以下内容为传统脉象、伤寒金匮脉象及姚梅龄教授临床经验综合,仅供参考学习,下附《濒湖脉学》内容,方便对照
本文仅作入坑指南与读后复习总结,欲深入学习请详见此书《临证脉学十六讲》
图片
细脉
(一)细脉之象
脉体如丝的脉象,脉管较正常脉象细
【体状诗】
细来累累细如丝,应指沉沉无绝期;
春夏少年俱不利,秋冬老弱却相宜。
(二)细脉的形成机理与诊断意义
1.血虚(或失血)
各种原因造成的营血不足或虚少,亦包括各种急慢性出血,致使脉管内流过的血量减少,就会形成细脉
2.阴虚
阴血不充血脉,可出现细脉
3.阳气大虚
阳气无力推动血液循行脉中,以致气血不能充盈脉道而见细脉
4.正邪同退,病情向愈
“伤寒三日,少阳脉小者,欲已也”,姚梅龄教授认为细脉与小脉是同脉异名
【主病诗】
细脉萦萦血气衰,诸虚劳损七情乖;
若非湿气侵腰肾,即是伤精汗泄来。
寸细应知呕吐频,入关腹胀胃虚形;
尺逢定是丹田冷,泄痢遗精号脱阴。
(三)细脉诊断意义的鉴别
1.心血虚为主,可兼左寸独沉
肝血虚,可兼细弦之象
2.肝阴虚偏重,可兼尺脉沉弱
心肺阴虚偏重,可兼寸脉沉
3.阳气大虚,可兼沉弱脉,甚则兼微脉
4.正邪同退,病倾向愈,常现细软和缓
来得细软和缓,从容不迫,软软地来,甚至有点儿弱弱地来
图片
大脉
(一)大脉之象
脉体宽大,虽与洪脉相类,但无洪脉的汹涌来势
(二)大脉的形成机理及诊断意义
1.邪盛病进
邪气势盛,正气不虚,正气与邪气相搏,以致气血充盈脉搏,而现脉大
2.正气大亏
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已经很难维持,为了维护自身生命得以延续,不得不动员残存的阴阳气血与正气至全身来维持各项重要功能,导致平时较为秘藏的正气布充浮越于身体表里
发生几率:阴亏,虚阳外越,精大亏,正气暴脱
3.正常人
可见于健康人,其特点为脉大而从容和缓,无论生病与否,其脉皆长期如此,为生理性的“三阳脉”
(三)大脉的诊断意义与鉴别
1.邪盛病进,必大而有力
正气大亏,可兼虚象
2.虚阳外越,可浮大中空
元气暴脱,可虚大而空
精大亏,可见革脉
图片
“若教闲里工夫到,始觉淡中滋味长”~~~
下期见👋🏻👋🏻👋🏻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